《日照日报》8月25日
全方位出击,剑指执行难
——日照市两级法院破解执行难工作侧记
(通讯员:盛杰)
近年来,日照市两级法院以努力提高执行效能为目标,推出执行警务化等一系列工作新举措,大力破解“执行难”。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5461件,同比增长19.5%,结案15071件,同比增长45.2%,执行到位总标的额40.7亿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推进执行警务化改革,打造执行铁军
2012年莒县法院在全市法院率先进行执行警务一体化创新探索,经过4年的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执行工作新机制,莒县法院执行案件的实际执结率由2011年的不足50%上升到2015年的71%,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全市法院积极借鉴莒县经验,加大法警参与执行工作力度,2015年以来,全市法院司法警察协助执行6000余次,参与拘留1100余次,参加重大执行活动38次。
今年5月4日,市中院组织全市法院50余名执行人员观摩了莒县法院执行警务化现场,全市执行警务化改革全面推开。为确保执行警务化顺利进行,中院出台了执行警务化改革基本意见,对执行警务化模式、流程、管理、分工等作了具体要求。
截至7月底,全市法院均在执行局派驻了法警中队,68名司法法警全部到位,司法法警和执行人员的比例达到1:1.2,警盔、 手铐、警棍等警械、执法仪、对讲机等单兵执行装备、执行车队均已配备到位,基本建成了一支武装化专业化精英化的执行队伍。
打出惩治拒执组合拳,彰显执行威慑力
“王法官,我是来交钱的,收到执行通知书后我就抓紧筹钱了,现在好不容易凑齐了,可没超过你们给我的期限啊,千万别把我列失信被执行人啊……”李先生周一一大早就来到法院找到法官,交了6万元的欠款。
自2013年10月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实行以来,越来越多被执行人像李先生这样,在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主动到法院履行了义务。
截至日前,全市法院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对外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7240条,同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其中,有27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积极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全市法院积极拓宽曝光被执行人的形式,通过日照电视台《直通法院》栏目和日照广播电视台《法庭内外》栏目定期曝光失信被执行人,通过向社会公开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典型案例、在官方微信平台定期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有力的打击了失信行为。
为进一步打击“老赖”, 市中级法院会同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联合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实施意见》,截至日前,全市法院共对1062名被执行人实施拘留,对33名被执行人移送追究刑事责任,其中9人已被判处刑罚,共罚款198人次近700万元,有效打击了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
依托执行信息化,打造内部管理新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市两级法院远程执行指挥中心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两级法院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标志着全市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跃升到新水平。
执行指挥中心具备网络视频会议、远程执行指挥、网络执行查控、案件管理、信息公开、执行联动等多种功能,在全国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全面覆盖后,可以与上级法院完成调试对接,实现四级法院执行指挥系统互通互联。
通过执行指挥中心,任何一个执行现场的音视频均可实时传送至执行指挥中心,实现了全市法院所有执行案件全程透明、全程留痕。通过远程视频指挥,一方面增强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执行工作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保障执行人员的安全,避免暴力抗拒执行事件的发生。
此外,通过最高法院的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和自建的网络查控平台,基本实现了与银行、不动产登记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交警车管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快速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查询被执行人的房屋土地、工商信息、组织机构代码、公民身份号码、车辆等信息。
依托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实现执行信息全程公开,将全部执行案件流程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执行裁判文书及时向社会公开,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案件和执行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主动接受人民群众、人大、检察和社会监督。截至日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执行裁判文书1087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