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外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黄海晨刊》中院:走近“最美法官”——听“最美法官”讲述办案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9月14日

《黄海晨刊》2015年9月14日

  走近“最美法官”

  ——听“最美法官”讲述办案故事

  本报记者 刘祥彩 通讯员 胡科刚 王田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官,手握公平与正义的天平,如何让法律走进人们心中,从而赢得群众的真诚信仰?9月11日,在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大会议室,来自全市两级法院的6名法官走上演讲台,深情讲述自己的办案故事——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法官,他们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自觉树立法律的权威,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他们坚守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最前沿,积极践行“四心工作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他们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公正司法,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他们牢固树立廉洁司法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规定,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们长期扎根基层,不畏艰辛,勤勉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用自己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执著追求、甘于平凡忘我工作的精神风貌,诠释了什么是人民法官应有的“最美”精神。

  为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干警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身边人、身边事,努力培养“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隆重举办全市法院“身边最美法官”事迹报告会,以典型带动队伍发展。

  胡凤霞:用“严谨”诠释司法公正

  人物名片

  胡凤霞,女,现任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曾被授予“日照市十大杰出青年”“日照市机关职业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尸体高度腐败,呈巨人观状,双眼球及舌突出,胸腹部范围见19处创口……”这是她承办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尸检报告中的内容。没有亲眼看见这些照片的人,很难想像那是什么样的情形。像这样可能判处死刑的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任何“疏忽”所带来的案件瑕疵,都有可能影响案件的最终判决。每一处都没有疑点,所有证据相互吻合,证据链条闭合,最终,她才敢真正出一份判决。

  除了严重暴力性犯罪,刑事法庭经常审理的还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和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这类案件社会关注度高、敏感度高、卷宗多、证人多、犯罪数额大、控辩争议大,法官常常背负远大于其他案件的工作强度和审判压力。

  她曾做过一个工作记录:一个月时间,去五莲看守所提审2次,去日照看守所提审5次,召开庭前会议3次,与律师沟通15次,与公诉人沟通17次,合议案件9次,撰写审委会审理报告154页85000多字,制作判决书102页57000多字……

  司法裁判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涉案当事人也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工作十年来,胡凤霞坚持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存有一丝合理怀疑,用严谨诠释着司法公正,用公正赢得了司法权威。

  王海宏:做“庄户人”心中“通情达理”的法官

  人物名片

  王海宏,男,现任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三庄法庭庭长,曾荣获“全市最美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三庄法庭辖区地处西部偏远山区,经济较为落后,法庭处理的案件大都是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纠纷。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法官,王海宏要求自己学会如何把“情理”和“法律”贯通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去接受。

  2013年4月,三庄镇大刘家沟村村民刘某的妻子第五次提出离婚诉讼。但男方坚决不同意,扬言如果判了离婚就自杀,不判离婚,女方也吆喝着要跳楼。

  为彻底揭开双方的“心结”,王海宏和同事走入了男方家中。现场让人大吃一惊:家徒四壁,男子刘某躺在床上,两条腿萎缩成麻杆粗细,两只胳膊勉强可以动动,由于长期卧床加之大小便失禁,屋子里弥漫着酸臭味。

  王海宏毫不嫌弃地端起刘某父亲递过来的满是茶垢的杯子,喝了几口说不出什么味道的茶水,抽着老人家给卷的烟叶呛得直淌眼泪。近距离的交流让王海宏了解到,老人担心离婚后儿子无人照料无钱继续治疗,尤其担心以后见不着唯一的孙女。

  再次去刘某家时,他事先让女方带着女儿一起过去,让孩子与爷爷奶奶、父亲见面,还顺便捎去了一桶花生油。久违的父亲终于见到了女儿、爷爷奶奶也终于见到了想念已久的孙女,刘某夫妻俩也交谈了一会儿,亲情慢慢融化了坚冰。

  此后王海宏多次与村委会、乡镇民政所、区民政局联系,在他们的配合下,为刘某申办了农村低保,还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保险。三个月后,王海宏与民政所的同志再次来到男方家里,送去了刘某的低保卡和新农合医保卡,还带去了大米、白面和花生油。

  非常激动的刘某当场表示,不忍心再拖累妻子,同意离婚,双方现场签订了离婚协议。这起跨越五年之久的离婚案件最终圆满化解。

  王海宏说,面对着庄户人,自己就是个庄户法官,在基层,要练就一身“庄户”劲,让庄户人信服。

  周慧:不畏强势公平执法

  人物名片

  周慧,女,现任岚山区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法院办案能手”。

  她从事法官工作以来,时刻保持一颗充满正义感的公心。

  20岁的陈某在检修加热炉时,忽然听到同事呼救,情急之下,他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便冲进煤气管道救人,导致自己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构成一级伤残。由于加热炉检修工程经多次转包,涉事三家企业一再坚称自己并非陈某的雇主,不承担责任,且陈某是自己冲进煤气管道救人,其行为和后果与公司无关。而陈某由于脑病后遗症,智商退化到3岁幼童的水平,语言功能基本丧失,无法说明雇主情况,案件处理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人生道路才刚刚开始,却因为见义勇为而便陷入不幸的陈某,陈某父母每天以泪洗面。

  作为一名法官,周慧暗下决心,不能让不幸在这个善良的青年身上继续发生,一定要让他的损失得到相应的赔偿。

  周慧严辞拒绝了一拨又一拨说情的人,反复仔细研究案卷,翻阅相关法律法规,查找相关论文及判例,最终发现三家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疏漏,对此次安全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的责任。于是,周慧将本案定位为不作为侵权,果断行事,判决三家公司共计赔偿陈某损失180万余元。

  判决下达后,令人意外的是,被告非但没有上诉,而且还主动履行了赔偿义务。他们的代理人表示,判决对法律关系把握精准、说理透彻、有法可依,当事人心服口服。

  宋时晓:扶贫济困释放法官爱心

  人物名片

  宋时晓,男,现任莒县人民法院峤山法庭庭长,曾获“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全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他自2005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基层法庭。在10年的办案历程中,她不仅把当事人当成贴心的朋友、亲人,还经常走进困难群众家中,释放着一个法官的浓浓爱心。

  峤山镇老古阿村小汝雪的母亲是云南人,父母在云南打工时认识后结婚。多年前,母亲无故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父亲要求离婚。综合实际情况,宋时晓给予判决离婚。离婚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汝雪只得与奶奶同住,艰难度日,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判决之后,宋时晓还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开始积极和村干部联系,同小汝雪结成了帮扶对子,从经济上、精神上、学业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鼓励。办案之余,她常到学校同其老师了解交流,帮助汝雪克服思想上的波动,使其专心努力学习。她意识到,这个学生经济上的困难靠物质的资助不难解决,精神上鼓励、思想上的引导更为重要。为此,每个学期开学前,她都会带着款物到她家,同她谈心,鼓励她克服暂时的困难,增强生活、学习的勇气和决心。懂事的小汝雪不负重望,经刻苦努力学习,去年以全县第110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高中。

  10年来,她深深感到,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更应该扶贫济困,伸出援手,把司法的温暖送到老百姓身边,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让困难群众切切实实地获得“温暖感”。

  郑淑梅:抛却私情践行公正

  人物名片

  郑淑梅,女,现任五莲县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曾获全市“三八红旗手”“全市法院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

  虽说法不容情,但面对亲人的说情,每个人都不免会纠结。郑淑梅也曾纠结过,但每每此时,内心又会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如果徇情枉法天平倾斜了,就会有辱司法使命,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一个寒冷的冬天,刚下班,公公就跟她说,老家的李大爷刚才来过,让想想办法帮他儿子把那套卖便宜了的房子再要回来。原来,李大爷的儿子做生意急需周转资金,而同村的张老汉正想买房子给儿子娶媳妇,于是便把房子低价卖给了张老汉。因是新房,过户费比较高,双方便商定两年后再过户。然而还不到两年,由于李大爷儿子欠别人的货款,房子便被查封了。张老汉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多次协商未果后,便把李大爷的儿子诉到了法院,案子就在郑淑梅手里。公公还说,前些年在老家住时与李大爷家一墙之隔,自己顾不上地里活,李大爷没少帮忙,他儿子的房子卖得那么便宜,确实挺让人心疼的,得好好帮帮他。

  面对老人的请求,她开始了劝解:“爸,如果换做是您,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了这么点钱,买了套房子遇到这种事,您晚上还能睡得着觉吗?做人要讲诚信,即使卖便宜了也是自己愿意的,不能言而无信啊。”事后,这件案子得到了公正处理,老人也理解了这一做法。

  多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有许多同学、亲戚朋友找她说情,要求给予特别照顾,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也曾困惑过、苦恼过,但想想自己的职责,她丝毫没有后悔过。16年的司法实践,她坚信,只有抛却私情践行公正,才能赢得坦然和人们的信任与尊重。

  刘春明:下功夫探索新机制便民

  人物名片

  刘春明,男,现任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曾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法官”“全省法院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涌入该院,案件多的时候,他一般一天能排期审理6起以上的案子。为了保证能够及时结案,加班加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即便如此,撰写法律文书也只能安排在休息时间。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案件数量多的情况下,有时很难保证案件的质量。

  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他开始从根源上找问题,试图从机制上解决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造成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率低、办案周期过长的原因,主要有当事人诉讼能力不强、部门参与处理态度不积极、部门之间配合不默契等。找到原因后,他开始大胆设想,如果改变过去法院自身“单打独斗”的局面,争取交警部门、法律服务部门、保险公司等各单位联动协作,建立纠纷联调速裁机制,采取多元解纷模式、形成合力化解案件,应当是不错的选择。在多方努力下,开发区人民法院牵头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纠纷联调速裁中心在交警大队挂牌成立了。

  联调速裁机制建立运行以来,每年能在诉前调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400余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用30余万元,道交案件的成诉率实际降低了27%,进入法院的诉讼案件调解率也大幅度提升,从过去的30%左右跃升至了65%以上。这一做法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高效、实惠的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关闭

版权所有: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日照市泰安路55号 电话:0633-8782466 邮编:276800